首页/简介/团队成员/建设规划/管理办法/建设成果/科研建设
管理办法
 首页 
 简介 
 团队成员 
 建设规划 
 管理办法 
 建设成果 
 科研建设 
管理办法
您的位置: 首页>管理办法

2012年,在课程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:

1)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“C语言程序设计”、“数据结构与算法”等特色核心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改革。将“C语言程序设计”课程从第二学期扩展到一、二学期,全面引入案例式、项目驱动教学,将“C语言程序设计”课程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,和数据结构等后续课程充分融合、无缝衔接。

2)加强考试改革管理,使考试改革真正引导教学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,而不是流于形式。如对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,采取实际编程上机考试的方式。课程考核实施实施“多元型”考核模式,包括期末考试、项目案例、平时成绩和实验能力等,促进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,提高了过程性考核成绩占综合成绩的比例,减少了一次性结果考试带来的偶然性和学生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。

综合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:

1)期末考试(上机考试,试题库抽题):占总成绩的50%

2)项目案例:占总成绩的30%。其中,每个学生提交一份项目案例报告(包括电子档);

3)平时成绩(作业、实验):占总成绩的20%

其中,上机考试部分:采用试题库抽题的方法,即要求每个学生从40个程序设计题中随机抽出5个题上机考试;

通过上机考试,主要考查学生的编程能力、知识运用能力和上机调试程序的能力,评分时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程序调试能力。通过更新考试形式,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,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,使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;在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,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、综合归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另一方面减少了学生作弊现象的发生,有助于良好学风和考风的形成,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,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。

3)加强课程组建设

经过多年的酝酿,从2008年开始正式实施课程组建设。目前课程组基本覆盖所有课程,核心主干课程已经形成稳定的课程组,并初步形成软件基础类课程、程序设计类、网络基础类课程、硬件基础类课程、嵌入式专业课程等几个课程群。明确了每门课程的课程负责人,以课程组为核心进行课程管理和课程建设,形成学院、教研室、课程组的三级管理模式。

通过课程组建设,逐步形成了一些优秀教学团队。如 2010年、2012年“程序设计优秀教学团队”、“嵌入式优秀教学团队”分别获得第一、二届校优秀教学团队。

4)加强课程研究和总结

2012年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研究和总结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:

●学院每年邀请计算机行业各方面的专家...

高校主站  版权所有